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,今年1、2月在人民日报、中央电台、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各大媒体以连续报道的规模刊播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家副主席雷速体育,足球比分网会见了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。用杨善洲感人事迹,对比当下的社会现象思考,可深入体会到一个重大典型的特殊意义,可看到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、战胜自身痼疾的力量源泉。
杨善洲模范践行党的宗旨,人虽逝去,影响却穿越时空,如一座巍巍丰碑,感动中华大地。清贫一辈子、奉献一辈子、坚守一辈子,是其党性风骨。去年9月,笔者受派遣,曾对杨善洲作为全国重大典型事宜做前期调研,近距离感受中,深刻领略到其事迹丰富的内涵和鲜明时代感、强烈针对性。当前引发公众不满的热点问题中,某些干部风气不正是重要方面。而杨善洲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榜样,多点多角度回应了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盼。从对比中,我们可看到杨善洲为何被确定为重大先进典型,而不是一般的典型。有几点值得一说。
天壤之差的余热与余威。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,到荒山上植树,艰苦创业20多年,培育5万多亩林场,并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。杨善洲老而弥坚,以奉献为乐的信念,在他瘦弱坚韧的身躯上发出巨大余热,书写了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霜满天”的壮丽人生。再看现在某些退休者,不是发挥余热,而是发挥余威,违法违规,或延长“权力期租”,到企业当“顾问”,帮其偷税漏税,拿高额酬劳;或利用当权时的关系网继续呼风唤雨,为个人及亲属谋私。杨善洲的余热是榨干自己,为国家增加“能源”,给予民生温暖;某些人的余威,则是利用权力期向后权力期过度的惯性,拓展后权力优势,发掘附着于权力的各种资源,安享威福。余热与余威,一字之差,两种境界。对于他们,杨善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。
泾渭分明的公与私。杨善洲一辈子修身养德,公私界限如楚河汉界。到基层考察,吃饭他自掏饭钱;老伴偶尔用了公车,他交汽油费;在农村的女儿求他帮着在城里找个工作,他没给办;作为地委书记,杨善洲的老伴可以农转非,他也一直不办,老伴至今还在农村。其近乎苛刻之举昭示什么?是共产党员的品格,是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传统道德的弘扬。反观当下少数干部,化公为私,势利、享受、贪欲、裙带关系、抱团升迁谋利。中石化一位原总经理,日均挥霍公款超4万元。广东有个市的烟草局长,安排22名亲属在烟草系统工作,该单位一月吃喝200多万元。这些人用国家钱财和人民赋予的权力,如探囊取物无所禁忌,越过法纪、道德的底线已很远。对比杨善洲,应该汗颜!
高下之别的“穷”与“富”。杨善洲常拿自己的钱为困难群众买粮食、被子、种子;为救一个林场职工,他无偿垫付2.6万余元医药费;林场创业艰难,他常用个人工资给工人发薪酬。种种善行,使杨善洲经济拮据,被人称为“穷书记”。如今个别干部贪污受贿动辄数百万上千万。有的垄断央企的高管索性将巨额收入“合法”化,占全民优势资源,自定天价薪酬,年薪高达数百万,与其贡献完全不符。将巨薪用制度框定、与民争利,对社会公平形成冲击波。国企高管收入和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已被社会诟病。贫富悬殊,滋生贪风,危及稳定。相比之下,杨善洲确实穷,但他坚守情操,为民谋利,是精神富翁,已被百姓编成歌谣传诵。
党的宗旨是为民谋福祉。搞现代化让一部分人先富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,这先富的“一部分人”不是领导层。少数党政干部、国企高管却明里暗里比富、追富、率先致富,在豪奢中颠倒荣辱,忘记民生,助长不择手段敛财和弄权谋私之风。在此背景下,忠于祖国、热爱人民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先人后己、淡泊名利的杨善洲,载着时代精神,如长空一道振聋发聩的雷电,震醒那些麻木的神经;如干旱生态中的汨汨清流,滋润大地。当然,杨善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,他爱母亲、妻子和儿女,公德和私德都高尚。杨善洲,从党的深厚传统和人民的沃土中走来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身,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提供了新的精神素养。正是有这样的先进分子,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。这就是一个大典型的标志性意义。